尊敬的斯卡尔特奇尼教授,
尊敬的马尔凯蒂教授,
尊敬的卡尔迪洛教授,
女士们,先生们,
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很高兴应邀参加此次研讨活动,与各位探讨中意关系、国际秩序等共同关心的话题。我刚才参观了卫匡国研究中心,看到中心在推进卫匡国史料作品研究、中意人文交流合作方面取得的累累硕果,感到很温暖,也很受鼓舞。借此机会,向长期以来致力于推动中意友好合作的卫匡国研究中心、特伦托大学以及在座各位朋友表示敬意和感谢。卫匡国是推动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驱者,习近平主席曾以卫匡国“编写了西方第一部中文语法书”为例,高度评价卫匡国等意大利汉学家为“中欧交往架起桥梁”。就在上周,我还陪同访华的马塔雷拉总统参观了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的大方井天主教司铎陵园,也是卫匡国长眠之地,现场有很多中外参观者、瞻仰者。历史将永远铭记那些为推动中外友好交往、人类文明进步作出积极努力的贡献者。
今天,我们缅怀这位中意友好交流使者,一是他是“东学西渐”的先行者。他编写并在欧出版了4部介绍中国的重要书稿,能用汉语著书,这在西方世界是第一人。他的《中国上古史》第一次完整地将中国历史介绍给西方,《中国新地图集》为其在西方学界获得了“中国地理学之父”的美称。二是他是中欧友好的开路人。卫匡国披荆斩棘,不远万里前往中国,首次旅行足足花了4年时间,先后往返于欧洲和中国之间的三次航行耗费了他48年生命中宝贵的11年时光。他还是发起和派送中国学生赴欧留学的第一人,开辟了中欧文化交流的新途径。三是他是尊重他人的求知者。他始终秉持接近并适应中国传统文化的交流方法,对孔子和儒家学说表达了由衷的推崇和敬慕,并就这些儒家经典内容作了系统阐释,充分肯定儒家文化在规范礼仪、道德和管理国家方面所发挥的作用。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意大利人杰地灵,马可·波罗、利玛窦、卫匡国等东西方文明交流使者都在他们的时代做出了卓越贡献。我们缅怀他们不仅是为了回顾历史,更是要从他们身上汲取智慧力量,更好应对当今世界各类风险挑战。今年是中意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建立20周年,也是马可·波罗逝世700周年。沿着这些友好交流先行者的足迹,中意关系历久弥新,正焕发出勃勃生机。
中意战略互信不断增强。意大利总理梅洛尼7月成功访华,双方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意大利共和国关于加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行动计划(2024-2027)》,推动中意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进入新阶段。相隔数月,马塔雷拉总统对华进行国事访问,凸显两大文明古国文明互鉴的特点,两国元首共同见证签署关于文化、科技、教育、世界遗产地结好等十项合作文件。总统本人也说,“对任何国家而言,一国总统总理短期内先后往访十分少见,这一特殊安排强调了意中关系的重要性,以及意方对发展双边关系的高度重视”。
中意互利合作蓬勃发展。中意互为重要贸易和投资伙伴,双边贸易额连续三年突破700亿美元。意大利多次受邀担任进博会、消博会等大型展会主宾国,中国开放大市场为意大利企业带来广阔机遇。两国在双边层面已建立包括政府委员会、企业家委员会、财长对话会在内的诸多双边机制。今年九月上海-威尼斯开通直航,中意航班量已从疫前48班增长至当前64班,极大便利双向人员往来,助力经贸合作发展。下周,第13届中意合作创新周将在那不勒斯召开,双方将着眼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将双方合作潜力转化为更多可视成果。
中意人文交流亮点不断。作为两大文明古国和拥有世界遗产最多的两个国家,中意人文交流最富成果和活力,走在中欧前列。近年来,两国互办文化和旅游年,首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结好模式,教育和科研机构开展广泛交流,中国已成为意大利学生在欧盟外国家的第一大留学目的国。中意文化合作机制大会和中意大学校长对话会不久前在北京召开,两国元首积极评价其为促进中意两国人民相互了解、友谊与合作所作重要贡献。今年江苏等城市在威尼斯举办汉服秀活动,意大利著名画家卡拉瓦乔展本月在北京开幕,此类文化展演深受两国民众喜爱。
中意多边合作前景可期。当前国际社会面临严峻形势,地区冲突、贸易保护主义、逆全球化等问题层出不穷,气候变化《巴黎协定》面临挑战。中意均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支持多边贸易规则。不仅是马塔雷拉总统,还是梅洛尼总理,都在访华时表示愿同中方进一步密切在多边议题和地区热点问题上的沟通协调,推动国际社会团结应对全球性挑战。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当今世界并不太平,这更衬托出意大利先贤所代表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精神之宝贵。不久前,习近平主席在出席二十国领导人峰会上指出,世界各国应勠力同心、直面全球挑战,携手同行、完善全球治理,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推动国际金融机构改革,以平等协商、互利共赢精神引领国际合作。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双方完全可以汲取先贤智慧。意大利作为欧盟创始成员国,能发挥更大作用,推动欧方视中国的发展为机遇而非挑战,视中国为伙伴而非对手,双方携手努力引导国际社会恪守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推动以对话化解分歧、以合作超越冲突,携手构建和合共生的美好世界,真正实现“同球共济”。
在座各位都是中意关系的推动者。借此机会,我祝愿未来涌现出更多有识之士,为中意友好合作、东西方文明互鉴及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