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7日,贾桂德大使接受意大利《经济讲坛报》专访,具体内容如下:
一、中国经济运行状况如何?
贾桂德大使:当前,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特别是在世界经济波动下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的背景下,中国政府积极扩内需、减税费、促民企、活资本,使中国经济顶住压力,经济运行逐步向常态化运行轨道回归,主要经济指标回升向好展现了强大韧性与活力。
近日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5.2%,增速与主要经济体横向比较位于前列。仅今年中秋、国庆假期期间,中国境内旅游就达8亿人次,全国旅游收入超7500亿元。中国CPI指数8月转为上涨,综合物价水平、货币供应和经济增长率等多个指标,中国没有也不会出现通缩。尽管受外需收缩影响,今年中国出口在国际市场份额保持基本稳定。同时,支撑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方兴未艾。过去五年,中国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0%以上,创新支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今年前三季度,中国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同比增长11.3%和11.8%,持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电池等“新三样”增长势头良好,国产大飞机完成商业首飞,首艘国产大邮轮实现首航,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优势正在加速打造。
中国经济发展前景也获得跨国企业和全球经济机构认可。根据《2023世界投资报告》,中国为全球第二大外商直接投资流入国,特斯拉、苹果、雀巢等企业高管接踵访华,星巴克平均9小时在华开设一家新店;世界银行、经合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分别预测今年中国经济将增长5.6%、5.4%、5.2%,均高于5%预期目标。多家权威机构预测中国未来5年增长率可保持5%,2030年人均GDP将达2万美元。中国仍是全球增长的重要引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预测,2030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可达35%。中国的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及先进制造业、新型城镇化、绿色低碳转型等领域持续释放的巨大需求潜力将给意大利以及各国优质产品提供更多利好,意各界应对中国经济及中意经贸合作充满信心。
二、中国式现代化对世界经济发展有何意义?
贾大使:长期以来,中国成功开辟了一条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对世界经济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人口规模巨大的显著特征。中国已有超4亿中等收入群体,在未来15年将超过8亿;拥有8.8亿劳动年龄人口;人才资源全球规模最大、门类最齐全,总量达2.2亿人,研发人员总量稳居世界首位。更值得一提的是,2012-2020年,中国近一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样的人口规模创造了巨大人口红利,不仅支撑了劳动、人力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也形成超大规模市场和超大规模经济体。中国已成为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同28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21个自贸协定,每天有3.2亿美元中国直接投资走向世界,每月有3000多家外资企业落户中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年来形成3000多个合作项目,拉动近万亿美元投资规模,为沿线国家创造了42万个就业岗位。预计到2030年,可使相关国家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将使全球收入增加0.7%至2.9%。这对世界经济“蛋糕”做大做好无疑注入了强劲动力。
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特征。中国承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意味着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将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中国“言必信,行必果”。2012年至2022年,中国碳排放强度下降34.4%,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平均6.5%的经济增长,成为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中国积极促进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形成全球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可再生能源装机突破12亿千瓦,占全国发电总装机的47.3%,稳居世界第一;中国积极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和绿色交通运输体系,持续推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和光伏产品广受国内外市场欢迎;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年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45亿吨,成为全球最大碳市场;森林碳汇达到每年8.39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相当于抵销了全中国一年的汽车碳排放量;中国贡献了本世纪以来全球25%的新增绿化面积,率先在全球实现土地退化“零增长”,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双减少”,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双增长”。中国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将引领世界经济朝着更加可持续的方向转型升级,共同维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
三、中方提出的三大国际倡议对巴以冲突有何启示?
贾大使:中方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对从根本上解决巴勒斯坦问题均富有启示意义。
从安全角度看,全球安全倡议倡导以共赢思维应对复杂交织的安全挑战,推动国际社会携手为动荡变化的时代注入更多稳定性和确定性,实现世界持久和平与发展。巴以是搬不走的邻居,安全相互依存、不可分割,打破暴力循环、走出安全困境的出路在于落实“两国方案”,遵循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尊重保障双方关切,通过政治对话、和平谈判找到最大公约数,实现基础牢固、真正持久的安全。
从发展高度看,全球发展倡议旨在凝聚促进发展的国际共识,培育全球发展新动能,推动世界各国共同进步。发展是解决问题的总钥匙,繁荣和稳定二者不可分割,没有发展就没有真正的和平。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占领严重制约巴勒斯坦经济社会发展,频繁的暴力冲突持续加剧巴勒斯坦民众苦难。国际社会应加大对巴勒斯坦发展援助和人道主义帮扶,通过发展化解矛盾,消除不安全的土壤。
从文明维度看,全球文明倡议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坚持文明平等、互鉴、对话、包容。中东具有独特的文明及由此孕育出的社会政治制度,但也是全球地缘政治最复杂的区域之一。只有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加强不同文明、人民和宗教间对话、包容和互谅,才能化解矛盾,和睦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