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使活动
贾桂德大使接受意大利《经济讲坛报》专访
2023-03-13 16:42

2023年3月10日,贾桂德大使接受意大利《经济讲坛报》“中国报告”主题专访,就中国经济形势、中意经济合作亮点、“一带一路”倡议等进行宣介。内容如下:

一、中国经济继续充满活力,2023年GDP增长或稳定在4.5%,您对于中国今年经济形势有何预测?今年中国哪些工业部门将实现高增长率?

贾桂德大使:近期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组织和国际投资机构大幅上调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最乐观预计高达5.7%。这种普遍看好的原因是中国经济承压能力强、发展动力足、回旋空间大、政策储备多。随着持续扩大内需、加快产业升级和推进高水平开放,以及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国有足够的政策空间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人们有理由对中国经济的光明前景保持乐观。

中国经济发展具有明确内生动力和外部引力。除了超大单一市场规模和潜力,中国还有完整多元的产业链和高素质就业人群。今年春节期间,中国国内游超过3亿人次,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等率先实现复苏,民众消费需求正持续扩大;由于全球利率下滑,中国资产对海外资金吸引力上升,外资持续加码中国市场;随着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相关支持政策落地,跨国公司更坚定看好中国机遇,其中不少已对5G、人工智能、物联网、智能网联汽车、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工业互联网、新能源、绿色低碳等新领域、新业态加大在华投资合作力度。相信随着中国数字化、绿色转型深入,相关工业部门将抓住发展新机遇,实现产业快速增长。

二、中意经济关系中有哪些亮点?

贾大使:依托中意政府委员会、经济合作混委会和企业家委员会等成熟机制保障,中意经济合作发展态势持续向好,对接领域日益广泛。中国是意大利在亚洲第一大贸易伙伴,中意双边贸易额连续三年强势增长,去年高达778.8亿美元,创历史新高。意大利是欧盟国家中签署农产品输华协议最多的国家,大米、牛肉、猕猴桃等意大利优质农食产品陆续走进中国千家万户,让中国民众品味到“舌尖上的意大利美味”。两国在船舶制造、海上风电、第三方市场等领域持续保持良好合作对接,ATR飞机出口等具体合作项目取得可视成果。双方冰雪运动和产业合作方兴未艾。意方多次积极参加进博会等中方重要展会,成功推动意医疗健康、科技创新、绿色环保等“隐形冠军”企业在华口碑与业务。再过一个多月,意大利还将作为唯一主宾国参展第三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我们对此表示热烈欢迎。

中意两国经济互补,也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天然伙伴。中方不追求对意贸易顺差,愿进口更多意大利优质产品。下阶段,双方应秉持可持续发展理念,进一步挖掘绿色、数字、高端制造、航空航天和第三方市场等领域合作潜能,推动两国经济关系打造更多亮点,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注入新的动力。

三、中国继续保持积极货币政策,且当前已成为世界最大出口国家之一。美国是全球主要进口国。您认为欧洲是否也是如此呢?

贾大使:根据欧盟统计局数据,去年中国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一大进口来源地。欧盟去年自中国进口额和向中国出口额继续保持“双增”,其中自中国进口达6260亿欧元,是2019年的1.72倍,也是去年欧盟自美国进口的1.75倍,增长率继续扩大。同时,欧盟仍是中国进口额最多的单一市场,去年中国自欧盟以人民币计价的进口额达到中国自美国进口额的1.6倍。上述数据无疑说明中欧之间供需互补,双边经贸合作稳中向好的总体势头并未改变。中方愿同欧方一道继续积极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共同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促进中欧经贸合作健康稳定发展。

四、在新冠肺炎疫情和国际经济危机后,“一带一路”倡议现况如何?

贾大使:“一带一路”在人类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是中国当代对世界的最大贡献之一,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倍加效应和联动效应。中国与151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与共建国携手打造克罗地亚佩列沙茨大桥、巴基斯坦卡洛特水电站、埃塞俄比亚阿达玛风电场等一批标志性工程,希腊比雷埃夫斯港的合作成为互联互通合作的范例。中欧班列通达24个国家、200多个城市、82条线路,2016年至2021年,班列开行数量年均增长55%,成为连接亚欧大陆的一条大动脉。班列催生了许多新的物流、工业、商贸中心、产业园区等,为沿线民众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天然伙伴,中意2019年签署相关合作谅解备忘录后,双边贸易额连续三年创新高,这与两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密不可分。此外,倡议还在解决全球性问题、促进沿线国民心相通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可以说,倡议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和最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

过去三年来,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经济带来巨大冲击。全球经济复苏持续低迷,地区动荡变乱,各国人民迫切希望过上和平稳定的好日子。有鉴于此,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促进经济增长、推动共同发展的特点更加契合时代需求和民众心声。据世界银行统计,到2030年,共建“一带一路”有望帮助全球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将使参与国贸易增长2.8%至9.7%、全球贸易增长1.7%至6.2%、全球收入增加0.7%至2.9%。中方愿继续同国际社会一道,以实实在在的行动,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促进各国互联互通和全球可持续发展,为各国民众带去更多福祉。

五、“中国债务”是时下热门话题。中方对此持什么立场?大使能否介绍一下中国为发展中国家减债所做努力?

贾大使:所谓“中国债务陷阱”完全是某些方面为转嫁自身责任炮制的谎言。世行国际债务数据库显示,截至2020年底,82个低收入和中等偏下收入国家公共外债结构当中,商业和多边债权人分别占比40%和34%,双边官方债权人仅占26%,中国占比不足10%。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中非研究中心负责人曾表示,在审核数千份中国对外贷款文件后,未发现任何证据表明中国有意逼迫穷国举债、没收资产,或寻求在其内部事务中获得更大发言权。卢旺达总统、斯里兰卡外长等相关人士都曾公开发声,驳斥“中国债务陷阱”的荒谬叙事。对于债务问题,各方应公平、客观、深入分析成因。国际金融机构和商业债权人应按照“共同行动、公平负担”的原则,借鉴历史经验,实质性参与债务处理。

债务问题本质是发展问题,发展不平衡是世界各国面临的最大挑战。中国和发展中国家在共同发展的道路上始终并肩前行。一是中方在南南合作框架下强化发展筹资和双边金融合作,减免有关国家债务。中方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宣布将南南合作援助基金整合升级为“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中国已为该基金注资40亿美元,支持发展中国家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和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2013年至2018年,中国免除最不发达国家、重债穷国、内陆发展中国家和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共计98笔到期无息贷款债务,累计金额达41.84亿元人民币。

二是中国主动落实减缓债务承诺。我们积极参与二十国集团缓债倡议,同19个非洲国家签署缓债协议或达成缓债共识,是G20成员中落实缓债金额最大的国家。中方还积极参与G20共同框架对乍得、埃塞俄比亚、赞比亚的个案债务处理。习近平主席在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上宣布,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增发给中国的特别提款权中拿出100亿美元,转借给非洲国家,有关工作已取得阶段性进展。

我们对发展中国家近年来取得的快速进步感到由衷高兴。中国加大全球发展倡议落实的投入,为增加国际发展资源作出了实实在在贡献。中方将继续通过联合国、G20等平台,动员发展资源,深化全球减贫脱贫合作,搭建国际发展知识经验交流平台,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帮助,为全球经济复苏和增长作出贡献。


分享到:
推荐给朋友:   
全文打印       打印文字稿